关于社会保险行政复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用人单位认为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行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 . 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C . 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D . 用人单位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涉及社会保险内容的仲裁裁决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时间:2022-11-04 23:19:53 所属题库:中级人力资源管理题库

相似题目

  • 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复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 . 税务行政复议的第三人可申请参加行政复议 C .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罚款和加处罚款都不服的,一并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D . 申请人可以委托3名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

  • 关于行政复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复议申请的,申请人不可提起行政诉讼 B . 法律、法规规定须先经复议程序方可申请行政诉讼的,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 . 申请人可以任意选择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 D . 复议申请超过规定的复议期限的,在诉讼时效内,申请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关于行政复议调查取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调查取证时,一般情况行政复议人员不得少于2人但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由一人进行调查取证 B . 行政复议人员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时,可以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C . 行政复议人员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时,可以查阅、复制、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 D . 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行政复议人员的工作,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 关于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的审理只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B . 权限的审查是核心 C . 对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审查是行政复议案件实体审理的重要内容 D . 对被申请人执法主体资格的审查的关键在于执法权限的审查

  • 关于行政复议的和解和调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当事人就自由裁量性行为或对行政赔偿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可以进行和解与调解 B . 和解与调解都须符合法定的形式 C . 和解必须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调解应当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 D . 和解协议无强制执行力

  • 关于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要求,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加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 B . 公开原则要求,复议过程公开,复议依据公开,复议的结果和作出决定的理由公开 C . 合法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查明所有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并作出准确的定性 D . 便民原则要求,有条件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接受以电子邮件形式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 关于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需要转由其他复议机关受理的,办理转移手续所需的时间不计入复议申请期限 B . 某县政府在接到甲之行政复议申请后,认为应由该县工商局受理,则其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将之转送该县工商局 C . 对超出行政复议期限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受理 D . 因不可抗力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 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复议 B .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不影响复议案件的审理 C . 复议机关应为第三人查阅有关材料提供必要条件 D . 第三人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制度不同

  • 下列关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B . 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C .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D . 当事人不到场,不得施行行政强制措施

  •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而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实行一级复议制 B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原则上不实行开庭审理方式,而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原则上实行书面审查的办法 C . 凡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而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则未必都能提起行政诉讼 D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审理案件的依据和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则方面有所不同

  • 关于行政复议机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机构不是行政主体 B .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 C . 上下级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机构之间没有领导和监督关系 D . 上下级行政复议机构各自对所属的行政复议机关负责

  • 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B . 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必然程序 C .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行政诉讼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D . 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下列关于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经办机构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B . 经办机构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 C . 申请人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 D . 申请人与经办机构之间发生的行政案件,申请人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关于行政复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系统内部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B . 我国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审查行政法规和规章 C . 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行政复议具有司法性 D . 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复议是其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所寻求的法律救济手段

  • 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涉及专门事项需要鉴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当事人只能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费用由自己承担 B .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需经行政复议机构批准 C . 当事人可以委托行政复议机构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费用无须自己承担 D . 鉴定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 关于税务行政复议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勘验笔录可以作为税务行政复议证据 B . 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向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调查取证时,可以查阅、复制和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向有关人员询问 C . 调查取证时,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D .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 关于行政复议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复议法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行政行为能够合法、合理 B . 行政复议法以行政机关为规范对象 C . 行政复议法旨在为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 D . 行政复议法的效力低于行政诉讼法

  • 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行政关系是一种事实关系 B . 行政法律关系等同于行政关系的构成有三大要素 C . 行政法律 D . 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E .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关系的结果

  • 关于行政复议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B . 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C . 给予行政相对人一定的权利救济措施 D . 保证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

  • 下列关于税务行政复议听证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三人不参加听证的,不影响听证的举行 B.行政复议听证笔录应当附卷,作为行政复议机构审理案件的依据 C.听证应当制作笔录 D.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 关于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B.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有权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C.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原行政机关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D.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同样适用于第三人

  • 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职权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查处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B.可以作出责令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的决定 C.单位不履行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直接划扣 D.可以依法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和相关当事人拥有房产、车辆等情况

  • 6、关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异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复议属于行政监督,行政诉讼属于司法监督 B.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救济,行政诉讼属于司法救济 C.行政复议通常由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诉讼则由人民法院受理 D.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裁判不服的,也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关于行政处罚的执行,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B.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停止执行 C.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D.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七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