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带城市首位度资料。据此完成下题:https://assets.asklib.com/psource/2015042310313561266.jpg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国家针对不同区域实行()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
20世纪末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发挥了中西部地区的哪些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升级()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提到,山东省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区域位置特色鲜明、代表性强,既具备领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面临转型发展的风险和困惑,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北方地区率先探索出()的动能转换路径模式。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带城市首位度资料。据此完成下题: https://assets.asklib.com/psource/2015042310313561266.jpg 造成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带城市首位度资料。据此完成下题: https://assets.asklib.com/psource/2015042310313561266.jpg 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杂柑的优势区域:()海拔400米以下的长江河谷地区。
20世纪末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发挥了中西部地区的哪些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有哪些?
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区域经济发展升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区域梯次升级加快 ②东北地区转型升级 ③东南沿海结构转型 ④东、西部优势互补加快 ⑤中西部全面升级
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当一国经济增长很快时,有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类型有()。
发挥区域优势的关键在于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区域优势的区域产业结构
存书门类结构分析法,即对存书门类与所在地区()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其供求平衡或失衡的原因。
结构型通货膨胀中的产业结构失衡中朝阳产业属于低增长产业。
区域结构失衡也会推高通货膨胀率。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如何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和和沿边优势?
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A.市场机制(5.0分)
“一带一部”:以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透把握和对湖南发展区位的深谋远虑,“湖南要发挥作为()地区和()地区过渡带、()带和()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的发展阶段时,往往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容易忽视(),以致出现经济与社会、城乡、地区、收入分配等结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