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开头包括的内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间,重要背景 B . 经过的概况 C . 事例的具体分析 D . 事情的结果

时间:2022-09-18 04:40:49 所属题库:大学语文题库

相似题目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只有约3%的食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 B . 苏丹红、三聚氰胺、苯甲酸钠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C . 山梨酸钾作为食品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D . 腐乳红曲、甘草甜味剂、玉米木糖醇等对健康有益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人若想研究经学史需先了解清代学术 B . 清儒的最大贡献是对“五经”音义的校正 C . 对“五经”进行解释、阐释的注疏版本繁多 D . 辨明字词的读音也是研究经学的必修课

  • 下列对小说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彼得留拉的匪兵打跑了帕夫柳克的军队后,小镇举行欢迎晚会,保尔等三人被匪兵押着到发电厂修理线路 B . 戈卢勃匪帮抢劫和虐杀犹太人是为了报复犹太人对红军的帮助 C . 戈卢勃匪帮抢劫和虐杀犹太人时,保尔和克利姆卡两人也加入了保护犹太人的行动 D . 在戈卢勃匪帮的抢劫行动中,只有二十四岁的铁匠纳乌姆成为小镇上唯一誓死抵抗的人

  • 学习完先秦历史散文一章,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属于国别体的篇目。下列学生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语》 B . 《战国策》 C . 《资治通鉴》 D . 《三国志》

  • 教师在总结"焉"字的用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语气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B . 未知生,焉知死:代词,意思是"哪里,怎么"。 C .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D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传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学者一直强调的是利他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的观点不失狭隘的成分。 B . 亲社会行为时常发生在情况特别危急时,人们往往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安全与利益,只是为了帮助别人。 C .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意义尤为重要,尤其是儿童,会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D . 那位男士听到有人呼救而打开窗子呼喊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他的积极行为应该受到肯定和鼓励。

  • 下列对《蚊对》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 . 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 . 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 . 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主要揭露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批判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 . 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 . 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 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 学习《雨巷》时,教师要求学生回顾总结其他的现代新诗,以下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徐志摩《再别康桥》 B . 卞之琳《断章》 C .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D . 闻一多《死水》

  • 总结的正文通常写成“三段式结构”,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下面对于庄子的观点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img src='https://img2.soutiyun.com/shangxueba/ask/2022001-2025000/2022647/ct_gdxa1m_gdxread_01851(200910)1.jpg' />的流从颈部向上延伸出来,与横出的流相比,虽器型有别,但功用相同 B.从实心足到中空足,是为了扩大受热面积,从横出的流到小小的管状流,也是如此 C.蚕取代陶<img src='https://img2.soutiyun.com/shangxueba/ask/2022001-2025000/2022647/ct_gdxa1m_gdxread_01851(200910)1.jpg' />,在保温、防尘,以及防止气味逸失等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改善 D.仰韶文化时期的流大部分是横出的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 B、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 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D、选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封国的国君的统称。后成为地方大员的敬称。 B.太常,官职称谓,后称太常卿,主要掌管国家祭祀、礼仪。 C.乙巳,古代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 D.帝乡,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文中是指皇帝住的京城。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艺术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 B.作者认为中国艺术要发展,必须抓紧对“进关”的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进仃清理、检讨 C.作者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既丰富了中国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艺术家艺术理念的混乱、艺术精神的贫乏 D.作者批判了当前对西方艺术思潮囫囵吞枣的做法,强调艺术的借鉴要去粗取精、洋为中用

  •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B.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皇帝做太子时。 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D.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img src='https://img2.soutiyun.com/ask/uploadfile/3249001-3252000/f272e9af3369db41a037ba6e613cb9d8.gif' />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img src='https://img2.soutiyun.com/ask/uploadfile/2631001-2634000/83fa05f0924642a302d05b0a734f309d.gif' />

  •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在太学读书的学生统一称为太学生 B.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夏祭为伏,冬祭为腊;也可以指伏祭和腊祭之日 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按规定,天子面向南而坐,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

  •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封国的国君的统称。后成为地方大员的敬称 B.太常,官职称谓,后称太常卿,主要掌管国家祭祀、礼仪 C.乙巳,古代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中的一个 D.帝乡,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文中是指皇帝住的京城

  •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 B.入觐:古代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后泛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C.致仕:指古代官员离家赴任。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违世:离开人世,是死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物化弃世仙去等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韩、魏两国的战略地位,苏辙认为齐、楚、燕、赵应采取“厚韩亲魏”的策略来对付秦国。 B.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C.选文侧重于批评韩、魏两个国家,没有为六国挺身而出。 D.苏辙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贪图疆域,背盟败约,自相残杀。